复杂形态钢结构设计培训班

首页 钢结构-公众号 【钢结构·建筑】苏州湾大剧院:太湖之畔的“飘带”钢结构

【钢结构·建筑】苏州湾大剧院:太湖之畔的“飘带”钢结构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建筑是富有生命的东西
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
是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
也是人们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
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标性、代表性项目
充分展现了国内公共工程建设的高水平
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精细化设计等方面
值得学习和借鉴
荟时代精品,萃城市力作
【设计荟萃】栏目第五期
带你走进
苏州湾大剧院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苏州湾文化中心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东太湖畔,整个项目由法国包赞巴克建筑事务所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体完成全程的一体化设计,是国内首个将大剧院、影院、博物馆、会展中心、规划馆等场馆和功能融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全国第三大剧院综合体,是苏州湾启动总体规划的标志性项目。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苏州大剧院位于苏州湾文化中心北区,已于2020年12月12日盛装迎客。拥有一个可容纳1600人的歌剧厅、一个600座的戏剧厅以及十多间排练厅,可以满足各类室内和室外大型文艺演出活动需求。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之一,1994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擅长利用空间来构筑实体,而不是以实体的叠加组合来构筑空间;以空间作为材料,运用消减的手法来处理建筑体量的构成。

“飘带”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有别于现代主义的方盒子,建筑师设计了一根长条状的“飘带”,形如“∞”,从建筑顶端的一片翅翼绕至另一片,接着越过立面,在距地面高达40米处与行人轴线交叉,以构筑通往湖水的视觉开口,高低两条钢结构飘带交织成极具标志性的建筑特征,既是大剧院的屋顶,也是博览中心的侧壁。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助力实现建筑标志性的“飘带”结构,是由ARUP奥雅纳特别设计、中衡设计完成深化及施工图的“脊桁架”串联三角形的“空间弯扭管桁架体系”支撑。创新的结构和幕墙一体设计赢得两项全国第一:高位飘带最大跨度达100米、低位飘带长度达370米,分别为目前中国钢结构飘带的跨度与长度之最。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看似柔软的“飘带”,充当了桥梁和沿太湖观景台:“飘带”的两个环圈覆盖了行人轴线与湖泊交汇处的中央大道,这一中心位置便于游客自由访问分布在轴线南北两侧的众多文化设施,“飘带”将人从湖畔带到空中再到地面,与伸入太湖的“8”字型阅湖回廊垂直汇合,实现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循环融通。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从城市轴线看,“飘带”如苏州的飞桥,亦如昆曲中的水袖舞动,以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存在于整体城市景观中。飘带的起舞带动线条上升,时而遮挡、时而显露天空,构成了别样的景观。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建筑师还巧妙地在飘带上设置了人行通路:飘带上有一条40米高的小路,从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和苏州太湖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致。这种移步换景的建筑体验恰好与体验苏州园林的美感相似。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剧院大厅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入剧院大厅,挑高22米的长廊给人以宫殿般的空旷之感,穿透玻璃幕墙的斑驳光影铺满大堂,极具音符的律动感。一系列色彩的变化组成的节奏,如同畅游在音乐中,包赞巴克认为,人们是在运动中探索建筑,这和欣赏音乐是类似的。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剧院的西侧玻璃幕墙外,布满了钢结构的“竹林”,正是它制造出大厅光线斑驳的变化,但更为重要的是减少大部分的西晒,使建筑更加节能。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歌剧厅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与传统剧院工整排列的观众席不同,整个歌剧厅采用了非对称设计,观众席仿佛层层叠叠、盘旋而上的花瓣,被剧院内壁片片绿叶状声学装饰与机械反声天花重重包裹,诗意的设计带给观众天然的沉浸式体验——每一片“花瓣”上的座位都是独一无二的。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声学设计大师徐亚英对剧场每一个角落听感的细致调校,利用国内剧院最大升降幅度的机械反声天花、可拆裝的舞台反射罩改变体积和混响,在同一个空间中实现所有演出类型所需的声学环境,包括满足交响乐声音浑厚的效果追求,和人声表演对声音清晰度的要求。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舞台乐池的两侧,特别设置了灵活可变的中国戏曲乐队席,为京剧、昆曲等戏曲演出提供特别的乐队伴奏场地。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戏剧厅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600座的戏剧厅采用了当今最流行的“黑匣子多功能剧场”的设计,可根据演出类型调整舞台和坐席空间比例,打破舞台与观众席的边界,环绕多层楼座与可折叠池座,带来更宽阔的视角和更浸入的体验。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材料与细节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飘带”的表面材质由阳极氧化铝板制成,通过反射集城市和湖光于一身,形成一种新的景观,跨度超过500米的虹彩反射。

地板上的镶嵌灵感来自于苏州古城区的青石板路、弹格路,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格。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共享大厅斜墙设置隐藏的结构,支撑苏州湾大剧院、采光顶结构和馆内3个空间的连桥,在自然光线下呈现出峡谷般壮观的空间效果,为公众营造一流的场馆体验。

©邵峰(榫卯建筑摄影)

END

资料来源: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事务所、建筑学院、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编辑:肖思格、刘晖
复核:李森
审核:刘戈
本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自:钢结构-公众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钢构人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搜索工程类文章,就用钢构人网站。 https://www.ganggouren.com/2021/12/9a2ff2650f/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ganggou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7176215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35674572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