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形态钢结构设计培训班

首页 朱明之关于建筑-公众号 笔记《行政長官於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短片)2021/10/12》

笔记《行政長官於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短片)2021/10/12》

关注我们

記者:林太,之前你提到如果房委會在政府交付土地後建屋太慢,房委會會代政府向輪候公屋家庭繳付現金津貼,結果引起很多房委會委員不滿,你會否收回這個建議?房委會的錢也是公帑,若由其代付,是否分別不大,以及會否引致房委會不夠錢建公屋?

行政長官:我首次在此澄清社會,包括傳媒、房委會部分成員,對於我的說法的迴響。
第一,那並非一項建議,若大家留意,當日在一個一小時的直播訪問中,大家均很關心房屋議題,討論觸及了三年「上樓」的目標現時輪候超過三年的,政府設有現金津貼,該現金津貼是先導計劃,三年便會完結,節目主持人關心若三年內輪候時間未能改善至重返三年,計劃會如何,討論是這樣引發的。當時我的說法,我留意到部分傳媒也比較準確地引述,是一個「得意」的想法,並不是一項建議;若是一項建議或政府的政策、措施,便會寫在《2021年施政報告》,因此有些報道寫成是「行政長官諉過於房委會」或「懲罰房委會」,我認為是誇大的形容。不過,在社會上就建屋流程有討論也不是壞事,事實上,若能夠快一個月建成公屋,居住在環境惡劣「劏房」的居民便可早一個月「上樓」。我們對此有深刻感受,因此我和陳帆局長(運輸及房屋局局長)一有機會便會探訪一些居住環境惡劣的家庭,無論是「劏房」戶或擠迫戶,例如剛過去的星期天,我出席完電視台節目便馬上前往探訪四戶遷進過渡性房屋的家庭。這讓我們每一位在政府工作的人更有動力,能多走一步的,我們多走一步;能走快一步的,我們走快一步。儘管未能入住永久性房屋,但由居住環境惡劣的地方搬到這些過渡性房屋,已經為他們帶來很大紓緩,我們親身感受到他們的喜悅是發自內心的,不只是居住的環境改善,而是感到有前景──子女在這裏有學習的機會,整個家庭重燃希望。小朋友告訴我,他現在有寫字桌,會努力讀書,希望將來可讓父母住得更好。這就是我們身為公務人員的動力,我們沒有獎金,老實說也沒甚麼懲罰機制,因此一定要自己在工作過程中找到那種每日完善工作的動力。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這並非一項建議或政策、措施,而是一個想法,這個想法的背後是希望能有更大動力推動公營房屋的興建。
  第二點,我必須強調,這些報道很多時候無謂地製造社會矛盾──或許最近比較平靜,有人希望最好大家爭吵一下、社會熱鬧一些──這種是沒有建設性的矛盾和爭議我必須在此表揚和肯定房委會和房屋署在過去四、五年,即本屆政府任內所作的努力。我在《施政報告》引述了一些數字,在本屆政府五年任期中,房委會和房署興建的公營房屋為96 500個,較上屆政府的五年期增加接近五成,多了30 000個單位,這一定是因為每一位涉及公營房屋興建的機構和同事均盡心盡力地推動這項工作,亦因為土地供應比較充足,即所謂「熟地」──有些說法指是因為沒有向它們提供土地,但我們現在說的是交付土地後的興建流程──這些「熟地」的增加亦是各方努力,包括發展局和旗下部門的努力。儘管去年已經達標,即《長遠房屋策略》10年內興建301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土地供應已達標;去年我們再物色多一些,可興建316 000個單位;今年在各方努力下再物色多一些,現時達到350公頃,可提供330 000個單位。
  聚焦回來,問題就是這些土地是否能夠快些興建房屋,當中有些是「熟地」,有些是「生地」,即仍需要「走程序」的。在此我補充一句,現時我們討論重新組織政策局,我在《施政報告》拋磚引玉提出,分拆運房局似乎是大家的共識,因為兩個範疇均大,但分拆房屋局後,是否也需要分拆發展局,放一些土地政策範疇到房屋局呢?我很願意聆聽意見,但我個人則認為不需要。事實證明,過去數年,發展局在局長領導下不斷覓地,短、中、長期的土地都在物色,方能達致我剛才所說,我們提供予房委會的土地不斷增加。而且土地不只是用作興建公屋,也要用作興建私樓、商業用途、工廈活化,有很多其他工作,因此若把整個土地規劃工作
或屋宇署交予一個負責公屋的政策局,恐怕私營市場方面又會擔心是否沒有人會為他們加快精簡程序、修改地契、城規的精簡等,因此希望日後討論架構重整時,大家可以考慮得闊一些。
  同樣的努力亦出現在運房局,就是所謂由無到有的過渡性房屋。本屆政府突破思維,我們願意興建一些過渡性房屋──儘管三、四年後就要拆卸,因為有關土地要收回作其他用途──數目由數千至去年的15 000個單位,今年是20 000個單位,這些全是負責房屋工作的同事的努力,這是第二點需要說的。
 第三點需要說的是,事實擺在眼前,現在有逾15萬一般申請住戶正輪候出租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即獲首次配樓需時5.8年。我在《施政報告》也說這是令人憂心的,因此不管作為行政長官、房委會,還是部門首長,均應就這個令大家憂心的議題多作思考,若能改善情況,我們當然應該改善。在眾多部門或機構中,房委會和房署作為興建公營房屋的單位,當然是肩負重任,因為有些問題需要它們提出,我們才能幫它們解決。現時的建屋時間,即一層一層地建的時間──如陳帆局長所說,我沒有核對過──也可能屬世界級,即是很快;大家不要忘記,在一層一層地建屋前,有前期的流程,而這前期流程是需要檢視的。我認為建屋的前期流程大大落後於形勢,這不只是公屋的情況,私樓也一樣,這正是為甚麼《施政報告》提出精簡程序,包括城規程序、收地程序、填海程序、土地收回程序。這是大議題,把「生地」變「熟地」當中有很多程序可以精簡;「熟地」變成可用作興建樓宇亦有程序,有設計、批核、地基的程序,然後才可建樓。尤其是房委會的樓宇並非私人樓宇,其樓宇獲豁免於《建築物條例》,不需要向屋宇署入則,因此本身內部一定仍可檢視每一個程序是否有精簡的空間,從而令興建整幢樓宇,連同我剛才所說的建屋前程序的時間均能縮短,並不是現時四、五年的時間。為甚麼要特別緊張,是因為現在看到提供未來10年公營房屋的350公頃土地供應會出現「頭輕尾重」,因此若能把這些程序壓縮,我們或許可以由原本在下一個五年期,提前至在第一個五年期的第四年或第五年完成,早些配屋予有需要的居民。簡單來說,無論由「生地」變「熟地」、由「熟地」變可以建樓、由建樓至配樓,全部流程的每個環節均有檢視的空間,以滿足我們已輪候了5.8年、居住環境惡劣的家庭的需要。
  另一點運房局、房委會及房署同意的,就是在《施政報告》的某一段落,應該是在83段,他們也說需要壓縮、改善,因此我提出了兩項建議,其一是會多用MiC,即組裝合成建築法,另一項是採用新的採購模式,即design and build,即是有些項目不再需要由房屋署內部的工程師或建築師畫則,而是交由承建商以「設計與建造」方式進行。這在政府的樓宇應用
得很多,特區政府建築署很多建築物工程均是採用「設計與建造」方式,大家可以想像這一定能減省時間,因為至少在招標方面可以少做幾次,不需要設計、地基、上蓋分別進行招標。這些全部可以改善,即使不需要由它們付錢做某一件事,也是應該可以改善的。
  既然組裝合成法將會為我們加快建屋帶來這麼大契機,我想多說幾。以下這段說話本來是在《施政報告》內,但因《施政報告》已太長,因此抽了出來。組裝合成的成效獲得業界認同,業界亦正很積極地採用組裝合成法。組裝合成法的本質是數量越大效益越高,你可想像它是在工廠製造的,若訂單多,就會產生economies of scale(规模经济),製造出來的產品應會是越便宜。發展局在兩、三年前已大力推動組裝合成,現時根本所有以政府公帑興建的建築物,除非得到特別許可,否則一定是以MiC興建,甚至較難興建和獨特的醫院,包括現時的中醫醫院,當中部分也是以MiC興建。根據香港大學就組裝合成法進行的研究──這些數字本來在《施政報告》與大家分享──顯示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較傳統建築法在施工時間方面縮短30%至50%;在建築成本方面最少減10%;在工地生產力方面提升100%至400%。這組數字若放在公營房屋,是否會令人很振奮?我們的屋宇會興建得快點甚至便宜點,更不用說組裝合成法的建築質量比較好。大家應知道,我先後為兩座組裝合成的建築物開幕,一座是在科學園的創新斗室(InnoCell),另一座是由建築署興建、位於將軍澳百勝角的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我曾詢問在內居住的人,下大雨時有沒有漏水或批盪會否剝落,答案是「很少」,相對於傳統工人進內興建的模式,少很多。還有就是安全,工地的安全,因為不需要那麼多工人爬高爬低、乘坐貨𨋢;亦有環保的好處,因為沒有那麼多建築廢料──它是由工廠製造,沒有在地盤那麼多建築廢料。我在此真的希望房委會和房署能夠多用組裝合成的方法。由於我說了一句「得意」的想法,引起部分房委會委員在不完全掌握內容之下作出的反應,我早前—其實在未有這件事之前──已對陳帆局長表示,由於房屋如此重要、公屋的興建如此重要,我很願意親自到房委會總部與房委會成員作一次交流。





如果您认为本文有帮助或启发,

请点击下方“喜欢作者”,

您的评论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赞赏金额随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钢构人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搜索工程类文章,就用钢构人网站。 https://www.ganggouren.com/2021/11/d2744cb71c/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ganggou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7176215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35674572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