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形态钢结构设计培训班

首页 装配应用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转自:

来源:装配时空圈
建成于1972年的中银胶囊塔
位于东京市中心
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
同时兼具居住与办公功能
是新陈代谢建筑中的稀有样本
新陈代谢运动是日本战后文化复兴的标志运动
也是日本第一批模块化建筑的标志性建筑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作为建筑界网红鼻祖的中银胶囊楼,宣布将在9月进行拆除。
这座饱受争议的建筑,带着偏见在40年前建起,又即将带着遗憾在今天解体。
不曾想过,对于中银胶囊楼来说,解体本是重生,但现在却意味着要消亡了。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Tom Blachford

世界一流的“失败”之作
中银胶囊楼,对于这个建筑,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一直以来关于它的“流言蜚语”从没有停止过,曾经备受质疑,如今又被“无情”的批判家们定义为“失败”。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Humberto Vidal | Shutterstock

而就在前段时间,这个一直处在流言正中心的建筑,被宣布“即将拆除”。
消息一经发出,推特上就有大量网友对此建筑发表缅怀,并称“还没来得及去打卡”。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Manuel Ascanio | Shutterstock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但遗憾之中,也伴随了一些的困惑,这个饱受争议的建筑存在了40几年,期间“预备拆除”这样的消息几经出现,怎么突然就被落实了呢?
要知道,中银胶囊楼的建立不仅仅只是一栋建筑这么简单,它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建筑包括两座十一层与十三层
互相连接的混凝土塔楼
包含140个独立设施的预制混凝土胶囊舱
围绕垂直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布置

每一个胶囊舱都是相同的
预制混凝土墙壁中塞进了浴室单元
空调系统,彩色电视
构件在大阪制作完成后,通过卡车运到东京
每一个混凝土舱的组装时间大概要3个小时
在一个月内,所有的胶囊仓单元都销售出去了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1970年,胶囊塔兴建过程 by 百成廣告有限公司

· 中银的建造,令人惊掉下巴 ·
中银胶囊楼诞生于日本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的整个日本都充斥着“前瞻”与“探求”的精神,当然建筑业也毫不例外。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建造于东京银座区域,总计140个胶囊堆叠在一起,以不同的角度绕着中心核区域旋转,总共有14层楼高。黑川研发的技术使得每一个单元仅靠四枚高张力螺钉的方式安装在混凝土中心核结构上,这使得单元们可以被替换。每一个胶囊尺寸为4 x 2.5米,给一个人提供了足够的居住舒适的空间。每个模块的内部空间可以通过连接该胶囊和其他的胶囊来操纵。
单元也可以互相组合形成更大的空间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中银胶囊塔保存・再生计画

建筑师黑川纪章在他1972年设计的世界上第一个胶囊建筑-中银胶囊塔(Nakagin Capsule Tower)中展现了他强烈的创新性。这种模块创建的意图是为了提供工作日在东京中心区域上班的旅行商务人士的住所。这是建筑可持续性和可回收性的模范,每一个模块可以被组装进中心核轴结构,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被替换或改变。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单元之间的连接由四个高压螺栓
固定在两个核心筒中的一个上
这种固定形式使得单元都可替换
虽然单元结构在最初的设想中是可更替的
但自从建筑落成后没有一个单元被替换过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在被运到建筑现场前
胶囊单元已经预先配置了生活设施
接着在现场组装完好
每一个胶囊舱的固定结构
都是自成一体悬空连接在竖井
这样单元替换时对其他单元完全没有影响
单元为全焊镀锌轻质不锈钢桁架盒
加强肋钢管外涂防锈漆
最后喷涂武田牌外墙清漆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每一个部件都在滋贺县的一家工厂里生产,之后由卡车运输至工地。一个预制的内部包含了一个圆形窗户、内建的固定床和厕所,还配备了电视、收音机和闹钟。胶囊们通过吊车吊装,通过用吊车装入运输用的集装箱中,之后固定在混凝土核心轴上。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核心筒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
地下室到二楼则用普通混凝土
二层之上是轻量混凝土
模版包括巨大的板材
高度即是一层塔的楼高
这种建造形式需要花费两天时间搭建钢结构
接着是两天的预制混凝土工程
楼梯的操作顺序在框架工程之后
通过使用3D坐标体系
滑轨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的锚点
指示盒缩短了现场建造电梯的时间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这种独特呈现在东京的公寓和高层建筑上是黑川纪章新陈代谢派建筑运动的一个优秀的例子,这种运动风格以强调可适应性、生长性、可更换的建筑设计闻名。这些想法在1960年的“世界设计会议“上被提出。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Nakagin Tower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Nakagin Tower

日高(Hidaka)曾经在1960年提出新陈代谢的想法“非常的新,将城市看作‘移动的’和动态的,那种概念是存在的。新城代谢派想要与工程师协作,他们邀请了科学家、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他们想要跨文化的协作。因为‘动态的城市’和跨文化的方面,这仍然相关。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Nakagin Tower

2006年,塔楼的拆除工程被纳入考量
经过评估每个胶囊舱的拆除
需要花费大约62万日元
80%的胶囊舱业主同意进行大楼的拆除
首批拆除已于2007年4月15日启动
大多数业主难以忍受肮脏拥挤的环境
担心易燃石棉纤维隐患
投票赞成拆除大楼
在原址修建一座更大更现代的的塔楼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另一个关于中银胶囊塔的暂时性主题涵盖了黑川纪章在日本历史中观察到的,日本的城市由天然的材料建成,拥有短暂的、不可预知的使用期限。

中银胶囊塔并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的缺陷显现了出来。“设计周期仅有四个月,比普通的短很多,非常的匆忙。甚至在施工开始的时候,设计工作仍还在进行。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为了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保留下来
黑川纪章提议充分利用设计的灵活性
“拔下”现存的老旧盒子
用升级的单元取代
这个计划得到了日本建筑协会
等主流建筑协会的支持

即便如此
塔楼居民依然需要面对建筑不足的抗震标准
另外,虽然临近东京银座这样寸土寸金的地带
大楼的使用效率却很低
黑川纪章于2007年去世
受到20世纪晚期经济衰退的影响
大楼更新修复者后继无人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这些小盒子里的居民们如今正在商量拆除它,尽管胶囊当初是被设计成可替换的,但是由于建筑在33年里欠缺维护,导致了漏水和水管破裂的问题。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正在思考一切的方法和可行性来一起努力保留下这个高楼。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Arcspace

大楼的热水供应在2010年被关闭
2014年,由胶囊公寓住户之一前田先生
发起「中银胶囊拯救再生计划」
向全世界发起众筹
买下所有胶囊保护大楼建筑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中银胶囊塔保存・再生计画

中银胶囊塔是许多人眼中的怪奇建筑
但也有许多人在这里找到创意发挥的天地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要数2018 年与无印良品联手展开的「月租胶囊」活动
在约两年半的时间里
吸引了超过200多人申请入住
并成功地唤起许多人对这个建筑的关注
随着使用者不同
也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样貌
有人用它来住宿
也有创意人租来当工作室
或可小隐于市的一方天地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中银胶囊塔保存・再生计画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中银胶囊塔保存・再生计画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中银胶囊保存·再生计划官网:https://www.nakagincapsuletower.com/

「中银胶囊塔保存・再生计画」
不只推动各项活动
也积极寻找资金、与开发商谈判开会
期望能保留这个建筑
但由于2020 年开始蔓延的疫情影响,所有讨论终止
在建筑已经大约35 年无人修缮
混凝土腐蚀和失修
在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的情况下
只得同意出售建筑所在的地块
但也不可否认,是中银胶囊楼的建造
激发了后来很多伟大的建筑设想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Arcspace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轴测图和立面图 © agontarz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胶囊组装 © agontarz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William Harbison.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William Harbison.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William Harbison.

1970年,胶囊塔兴建过程
然而建造速度之快,主要是因为它的建造结构,犹如“拼积木”一般——可以批量生产的方盒子,一簇簇围绕在大楼的周围,它可以随意被拆解、拼接。
这种特殊的建造方式,不仅仅是不懂建筑的小白,就是当时的建筑师们,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 William Harbison

单单是这几个方面,就足够让黑川稳稳的立足于建筑业了。
· 中银的里面:仅仅10㎡大小 ·
但黑川不止于此,当时他还携手了颇喜爱帆船运动的设计师阿部畅夫,让这次的惊喜再一次令人哑然。
家可以只有仅仅10㎡吗?当然不可能啊。但黑川纪章说可能,而阿部畅夫让这个“可能”变得美好。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新陈代谢步骤 © 2021 by 百成廣告有限公司

中银背后的新陈代谢派,更疯狂
如果只是中银一座建筑有如此狂玩的想法也就罢了,但在它的背后站着的是整个新陈代谢派的人,那是个更大的更疯狂的未完成的设想。
1960年代“新陈代谢派”建筑师群像
他们要的是一个巨大的未来科技城,一个乌托邦。
新陈代谢派的创始人丹下健三,曾设想过“1960年东京的计划”。
用一条高速公路——“城市轴”将东京湾一分二,我们可以因此有多个城市中心,也可以选择在海上发展。
而这个设想如今只能在那部被封神的科幻动漫《阿基拉》中,能够得以实现。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黑川纪章

除此之外,还有当时还年轻气盛的矶崎新,他对于东京嘈杂又无规章的现状很是愤慨,所以他将城市建立在空中。
如今在动漫中随处可见,比如《阿丽塔》
而彼时的菊竹清训也不甘示弱,将目光瞄准在了海上。
没错,这个“海上城市”就是他疯狂的创想,一个浮动工业城市,我们可以拥有更加不同的生活体验。
如今的旅游胜地“迪拜棕榈岛”设计的初衷就与这个设想颇为相似。


阿部畅夫将这140个只有10㎡空间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卧室、书房、卫生间……在这里都一应俱全。
再加上日本人独特的极强收纳能力,小却美的房间瞬间令人向往。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黑川纪章

· 即使是如今,仍有很大的争议 ·
其实关于中银的里里外外,都是对未来人类生活的设想:黑川曾预言城市人口将大规模流动,人们不再渴望房产,而是开始重视流动的自由。
即使将这个思想放到当下也足够前沿了,更别说那个70年代的日本。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楼层平面图和胶囊平面图 © agontarz

但太过前沿的思想,必将会受到争议。
刚建造起来的中银就被大家说,“必将会失败拆除的作品”“窝在10㎡大小的‘家’这根本不可能”。
即使是如今,它依旧充斥着各种负面评论。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kagin Capsule Tower © 黑川纪章

再加上建筑本身无人修缮,混凝土腐蚀和失修,让如今的中银惨目忍睹,也筑此让它被扣上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失败’之作”的帽子。

关于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黑川纪章(1934-2007)
是日本战后第一代建筑师
是日本建筑的领军人
也是新陈代谢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个极富创造力和革命性的思想家
主要作品包括东京国立美术馆
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新翼、吉隆坡新国际机场
日本广岛当代美术馆、东京六本木国立新美术馆
东京银座中银胶囊大楼等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Toshiba IHI Pavilion © Flickr user m-louis

新陈代谢派认为设计是人类活动的延伸
主张更加灵活、可再生的建筑理念
2007年黑川因心肌梗塞去世
回溯他的作品可以分为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新陈代谢”时代
以及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思想”时代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National Art Center  via gltjp

不得不说,黑川是有绝对才华的,中银胶囊楼从诞生到落地,让人数次惊掉下巴。
在当时中规中矩的住宅楼之中,光是黑川对中银的设想——可以自由删减、随意搬运、快速复制的建筑,这就足够令人大跌眼镜了。
没想到,被大家嘲笑称为“异想天开”的建筑,真的被实施建造了起来。
其中不可思议的是,在当时工期至少要以年起步的景况下,中银从平地到建起只花费了仅仅30天。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吉隆坡新国际机场

是中银,将21世纪的建筑带到如此这般.
有人说,中银胶囊楼的拆除是在否定新陈代谢的妄想,是我们如今与曾经预想的生活越来越远。
其实并不,恰恰相反的是,是中银胶囊楼将它备受质疑的理念,成功的融入到了如今的各个建筑中(譬如说Loft公寓、胶囊旅馆……)

而那些新陈代谢派的其他成员同样“狂妄”“不可思议”的想法,也在如今建筑群体的风影中捕捉得到。

中银的拆除必然是带着遗憾的,但如果用一个更准确的词语来说,日站君想大概可以是“功成身退”。
没错,正是中银胶囊楼(或是新陈代谢派)将21世纪的建筑带到如此这般。

来源:装配时空圈,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再见了,日本“中银胶囊塔”,1972年日本模块化建筑,从建成到拆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钢构人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搜索工程类文章,就用钢构人网站。 https://www.ganggouren.com/2021/09/4e956eedab/

钢结构地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ganggou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7176215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35674572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