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形态钢结构设计培训班

首页 筑龙结构-公众号 榫卯结构——“以柔克刚”的木结构建筑

榫卯结构——“以柔克刚”的木结构建筑

来源:非解构

作者:我自朝来我随暮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善若水”为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在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方面长远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且它的魅力早就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西方在追寻以砖石结构来搭建建筑的暴力美学时,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则以“以柔克刚”的特点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方面大放异彩。

缥缈层檐凤翼张,南山相望郁苍苍。七重宝树围金界,十色雯华拥画梁。——元好问

上诗中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杰出抗震能力的集中代表,其竣工于1056年,历经千年多次遭遇强震甚至战乱曾遭炮轰,但其仍屹立不倒,即便以当今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防要求回头再看木塔,它也基本上能够达到这个要求。而相比较砖混结构所耗费的材料而言,它所花费的代价是极少的。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木塔抗击地震的关键在于整体浮筏式基础、斗栱、榫卯。其中卯榫结合,刚柔相济,这种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具有耗能减震作用的设计,实在可以说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令人不禁称妙。

山西应县木塔近照

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榫卯结构,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中国古代,榫卯结构用在建筑领域也用在家具领域。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衍檀、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

中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

榫卯节点连接方式

榫卯结构按构合作用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典型榫卯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从以下动图来了解榫卯结构的具体工作原理。

加腋榫

交叉半榫

斜角半榫

燕尾半榫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新材料的推广,榫卯无论对于建筑还是家具它都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了。对于实现其功能来说,现代有更多更优的选择,比如说发明钢筋混凝土之后出现的摩天大厦,是不可能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来实现的。对于家具来说,新材料的出现不仅使加工成本大幅度下降,更使得家具的造型突破了传统的束缚,能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虽然传承了千年的榫卯结构随着木结构建筑的没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现当代仍旧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包含了榫卯结构的建筑。

一、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在国家馆的设计中使用了传统建筑斗拱榫卯结构的概念,中国传统的斗拱曲线被拉直,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中国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东方之冠远景

二、Tamedia 媒体大厦

苏黎世传媒集团Tamedia办公大楼由纯木料建成:柱子、横梁,甚至楔子,大楼是由以纸盒房而闻名的日本建筑师坂茂和瑞士工程师共同合作设计,这栋木建筑不仅雅致高贵,同时拥有先进的防火技术。

Tamedia 媒体大厦远景

建筑物内部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安装步骤

三、中国科技馆新馆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南侧距“鸟巢”一箭之遥,占地四点八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十点二万平方米,是一个主题突出、功能完善、形象完整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科技馆。其建筑整体为单体正方形,由若干积木般块体相互咬合,整个外形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理念,也寓意科学的众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中国科技馆新馆远景

馆内“榫卯的魅力”展览

鲁班锁

虽然随着新的建筑材料的兴起,木材在建筑中的支架作用的统治力随之下降,但榫卯、斗拱等结构体系也在跟着时代进步,这种“以柔克刚”的文化也将传承下去。榫卯结构技艺与现代材料的可融性研究也在进行中,建立在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通过测绘获得最佳的结构尺度数据,然后通过三维CAD技术对榫卯结构进行仿真模拟。同时工信部和住建部联合制定的《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广木结构建筑,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令人惊艳的木结构建筑将会出现。

参考文献

[1] 王晨曦,中国传统木结构之榫卯结构的美学研究

[2] 许名鑫,陈福熙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结构体系

[3] 刘婷婷,昂杨,榫卯结构的传承与设计转化应用

[4] 路阳,浅谈传统榫卯结构的现代传承

[5] 网络图片

立即关注!

◆◆
转自:筑龙结构设计-公众号
◆◆

微信号:zhulongjg

◆◆
◆◆

◆◆
◆◆

戳下面的原文阅读,更有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钢构人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搜索工程类文章,就用钢构人网站。 https://www.ganggouren.com/2020/04/bc85690c66/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ganggou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7176215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35674572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